10月15日,中原时尚美学研究院“大师课”在河南中牟新区艺秀小镇时尚大讲堂开课。
中原时尚美学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河南博物院原院长田凯,以“从花开中国到宅兹中国――中华文明根脉的美学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结合考古实证与文献研究,为现场听众梳理中华文明起源脉络,解读中原文化的美学基因与服饰文化的深度绑定,以及当代融合路径。
田凯在授课中指出,中原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也是数千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核心区域,始终是引领中国时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服饰文化是其美学表达的重要载体。他以“花开中国”与“宅兹中国”为核心线索展开论述:“花开中国”指向中华文明起源,中原地区文明诞生时的标志性花卉图案,承载着早期的服饰文化,更见证了文明的萌芽;“宅兹中国”源自青铜铭文,意为在中原建立国都,印证了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国家建立的历史进程。
大量考古成果印证了二者的融合历程: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野猪獠牙蚕形器、郑州汪沟遗址的5300年丝绸实物,均印证了中原早期文明的高度与细节;仰韶文化中,其半坡类型的鱼纹、庙底沟类型的鸟纹,最终融合成象征“华族”的花瓣纹,而“华”字本义即“有服章之美”,直接证明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服饰文化从文明起源阶段便深度绑定。
田凯强调,当代传承文化需挖掘“衣食住行用”中的民间基因,将考古发现的无形文化密码与当代社会链接。“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要通过创新融入时尚、生活,让中华文明根脉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据悉,本次大师课是中原时尚美学研究院“文化赋能时尚”系列活动的开篇。现场听众表示,课程以考古实证为基、以文化解读为魂,既理清了中华文明的“来龙”,也指明了文化创新的“去脉”,也为当代国风时尚将文化根脉与服饰创新结合提供了重要思路。